吃瓜吃出官司来?
2022-08-30 11:34
编辑:律律

来源:律众云


#中国人吃瓜的统一模式# 上了热搜,网友们看了之后不由一笑,似乎大家都有类似经历,也有不少的段子产生。


图片

图片来源 微博


但是,你知道这个瓜,可不能随便吃吗?


事件前因后果

2021年12月,一条关于上海某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之间非正常交往的附图八卦,在奉贤区社交媒体网络平台传播开来。“A妈妈”在孩子班级微信群中发布了老公与“B妈妈”之间非正常交往的言论,引起广泛关注。


被告王某看到该消息后,发现“B妈妈”在微信群中备注的孩子“B”,与自己班级里的某位同学同名同姓,便误以为“B妈妈”就是该同学的母亲——原告李某。


随后,王某将李某的照片发送至以其为群主的、近500人的微信群中传播。该条信息迅速发酵,导致众人均认为原告李某就是事件中的“第三者”。


后经双方确认,李某与“B妈妈”并无关联。

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李某将王某诉至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要求判令王某公开向其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00000元和律师费6000元。


最终判决:

被告王某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奉贤”公众号向原告李某公开发布赔礼道歉声明,保留三天不删除;若王某未履行上述判决主文确定的义务,则上海奉贤法院将依李某申请,选择在本市任一市级报刊上刊登相关的赔礼道歉声明,产生的费用由王某负担。


上海奉贤法院根据案件实际情况,酌定被告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3000元,律师费4000元。


判决后,王某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现本案已生效。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完了,芭比Q了,吃瓜吃出官司了!以后都不能吃瓜了?其实并不是不可以吃瓜,而是你吃瓜的“姿势”有问题!


这个案件属于名誉权侵权的案件。


我们似乎常常听到——你不要诬陷我,我没有这样;你可别诬陷我;你血口喷人!甚至有些朋友开玩笑的时候也会说:你侵犯了我的名誉权!


那到底什么是名誉权?


01
 什么是名誉权
图片


名誉权,是指自然人和法人、非法人组织就其自身属性和价值所获得的社会评价,享有的保有和维护的具体人格权。名誉权的基本内容是对名誉利益的保有和维护的权利。


损害名誉的行为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侮辱,二是诽谤。所谓侮辱,是指故意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贬低他人人格的行为;而诽谤则是指因过错捏造、歪曲事实或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


上述的案件中被告王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传播谣言,散布虚假事实,对原告李某的名誉造成了损伤,属于损害名誉权的行为。


0
哪些行为可能侵权
图片


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总要学习一下哪些行为可能侵权吧。有些侵权行为就在你觉得“没什么”的情况下发生了。


【案例1:不指名道姓也可能侵权】

秦岚与马伟力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

2019年2月14日,被告马某在其运营的公众号上发布文章,使用“白月光”这一具有映射或暗指性的词汇指代秦岚并对其进行人身攻击。同时,文章中还利用特定语境而产生侮辱性或负面性效果的词汇对秦岚进行描述,涉嫌构成对秦岚名誉权的侵犯。一审判决,秦岚胜诉。被告上诉,二审维持原判。


【案例2:发朋友圈吐槽也可能侵权】

孙某与张某因工作中一批货物受损,产生矛盾,张某就在自己的朋友圈用一些粗俗的语言辱骂孙某,并附上了孙某的个体登记信息等。因孙某从事的是中介服务行业,张某的不当言论在行业内小范围流传开来,给孙某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他的经营。为此,孙某诉至法院,要求张某停止侵权,当面向自己赔礼道歉,并在报纸上登报道歉为自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同时索赔1万元精神抚慰金。经法院调解,孙某与张某达成调解协议,约定张某删除其朋友圈的不当言论,并连续/3天在朋友圈中向孙某道歉,同时赔偿孙某经济损失1500元。


以后不能吐槽了?也不能阴阳怪气别人了?


不!做到以下的规定,才可以领取“罪名”哦!


1、必须有损害事实的存在。损害事实,指因为违法侵权行为造成他人的财产利益或者人身利益遭受损害的客观事实。也就是说,你的违法行为对他的精神或者财产造成了伤害,就属于侵权。


2、行为人的行为违法。在本条法规中可以看到,损害的方式有两种:侮辱和诽谤。也就是说,当你的行为属于贬损他人、贬低他人、捏造事实、传播虚假事实,就构成违法行为。


3、存在损害的结果。例如因为你的诽谤和侮辱,造成对方的合同没有签订成功、合作失败,或者对方收到他人的非议等,不过我国还没有明文规定名誉权损害后果的具体表现形式,而涉诉的名誉权案件也一直由法官自由裁量。


4、损害后果与违法行为之间有因果联系。因果联系一般表现为直接和间接两种,一般实践中侵害名誉权的构成应当是违法行为直接导致了损害后果。


03 
典型意义
图片


在日常生活中吃瓜是常态,但是吃瓜需谨慎。网络也不是法外之地,自觉规范网上行为,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并非我们的言论不能自由,其实换位思考一下也就可以明了:如果有一个人恶意传播你的谣言,你会开心吗?


之前网上有很多段子:


出去打工两年,村里人说我跟老板跑了,我赶紧回来澄清,他们又说老板不要我了!


去年过年没回家,家里人都以为我犯事被抓了!


当然,这些都是段子,但是如果真的谣传这样的事情,必然是属于侵犯名誉权的。



图片